1955年啟德與現代對比地圖

圖片上方為1955年啟德地圖(圖源:華僑日報年鑒),下方為現代。

點解啟德叫啟德?

1920年代初何啟爵士和區德先生(又名區澤民)合資經營「啟德營業有限公司」(Kai Tack Land Investment Co., Ltd.),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工程,原計劃發展成花園城市住宅區。「啟德」公司一名就是以為何啟及區德二人命名而成,而新填地則按公司名稱命名為「啟德濱」。

啟德機場73年(1925-1998)發展歷史

1920年代初
  • 何啟爵士和區德先生(又名區澤民)合資經營「啟德營業有限公司」(Kai Tack Land Investment Co., Ltd.),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工程,原計劃發展成花園城市住宅區。
1924年2月
  • 由於1920年代香港兩次罷工導致工程延誤收入不合預期,啟德公司因此倒閉。美國人哈利·亞勃特(Harry Abbott)向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租用了一部份填海土地,開辦飛行學校。
1925年1月24日(農曆新年元旦)
  • 啟德首次飛行紀錄的日子。同年香港政府建議保留啟德的土地,以便日後有需要時,作為興建機場之用。
1927年3月起
  • 亞勃特的飛行學校不久便停辦,而由於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無法把土地發展成住宅區,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開始在啟德的土地停泊。政府則在同年12月與啟德投資公司達成協議,由政府以港幣1,007,250元購入土地。
1936年
  • 香港航空史的重要一年,首間商業航空公司:英國帝國航空公司(Imperial Airways,即英國航空前身)提供來往香港的客運服務。3月24日,第一班定期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香港。
1941年12月8日
  • 香港保衛戰爆發,日軍在當日轟炸啟德機場,使香港完全失去制空能力。
1942年-1945年
  • 日軍在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,招募了數千名工人炸毀古蹟宋王臺所處的聖山,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的跑道,在1943年年底建成。
  • 日軍也拆卸了原本的航空大樓。機場西北面的九龍寨城石牆,及鄰近包括蒲崗村的20多條鄉村亦被拆毀。當中大磡村全村連同朱氏宗祠被夷為平地。
1945年8月15日
  • 日本投降,由於啟德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,嚴重損毀。
  • 戰後政府為重建啟德機場,剷平了餘下的「聖山」部份,並將宋王臺石碑由餘下的殘石中切割出,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。
1946年5月1日
  • 民航處成立,專責管理香港的航空服務至今。
  • 1954年,港府著手機場
  • 利希慎家族 投資,將啟德發展成國際機場。 (利希慎家族,始興於20世紀20年代,以鴉片販賣起家,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) 。
1958年9月12日
  • 擴建新跑完成,取代舊的跑道,這就成為了啟德機場關閉前仍然使用的13/31跑道。1959年,跑道燈光系統啟用。
1962年
  • 啟德機場新客運大樓及停車場落成並投入使用,控制塔亦遷至新客運大樓,而舊有的客運大樓則在1965年拆卸。
1970年代
  • 皇家空軍已不再使用啟德機場,啟德成為全民用機場。
  • 啟德機場再被填海擴展成3,390米,當時有31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經營。
  • 1976年
  • 貨運站正式啟用。
1982年
  • 機場客運大樓第四期擴建工程完成。同年富豪機場酒店開業,成為唯一在啟德機場附近的酒店。
  • 1986年
  • 啟德機場的全年客運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。
1988年
  • 機場客運大樓第五期擴建及跑道工程一併完成,每年可處理1800萬人次的旅客量,機場入境管制亦全面實施電腦化。

 

啟德機場的終結-玫瑰園計劃

1990年,港府啟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,又名玫瑰園計劃,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,即現在的香港國際機場。1998年7月5日晚上,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終於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。

     

    返回網誌